天氣越來越熱,大學生們紛紛“約睡”校長,希望他們睡到學生宿舍,親身感知宿舍的炎熱。北師大的學生們也緊隨其後,以一首改編歌曲《董校長》,向校長董奇隔空求空調,之後,北師大後勤管理處以一首改編歌曲《行動代表我的心》做出回應。(6月12日《新京報》)
  《董校長》的淺吟低唱後,換來的是高校後勤部門的積極回應。於時下各地高校學生頻繁“求空調”的聲音中,與其說北師大事件的“亮點”在於別出一格的“獻歌”方式,不如說是良性互動後的皆大歡喜結局。
  大學里的和解在達成,但反思卻不能停息。不妨換個角度來思考:當《董校長》開始流傳於網絡,它背後故事所帶來的輿論影響力,對此後結果的達成已產生了或多或少的作用。從如此角度來說,關於《董校長》一事,真正值得深刻思考的問題是:大學生們安裝空調的訴求算不算弱爆了?
  於我的大學時代,要求在宿舍安裝空調的聲音還非常微弱。可今日早不同彼時,大學生要求裝空調的聲音已屬“理所當然”。原因並不僅是越來越熱的天氣,而更在於,大學在產業化,因為支付不低的住宿費用,學校管理方已在某種意義上成為後勤服務的提供者,他們必須提供與此相匹配的住宿條件來。南北學生們為什麼會紛紛要求裝空調?原因無非是宿舍住的人太多,風扇數量有限,學校能夠納涼學習的地方太少。要求校長裝空調,就是要求他們歸位教育產業化環境中的對稱角色。
  一個常被大學拿來拒絕裝空調的藉口是:學生們不要太嬌貴了。類似的藉口其實經不起一駁。如果說大學確實窮盡財力仍無法裝空調也罷,但事實果真如此嗎?校區在擴張,大學里豪華的廣場與校門在不可遏制地建起,甚至校園裡的公共資源都異變成了創收路徑,不少大學里的建設都在呈現出功利化的趨勢。如此之下,“心平氣和”地來拒絕為學生裝空調,既答非所問,也只會讓學生情緒“不穩定”。
  大學生們要求“裝空調”的聲音,說到底只是某種作為“教育消費者”的合理訴求,讓安裝空調能最大程度地兌現,關鍵依舊在於糾偏大學建設重形象輕學生感受的趨勢。  (原標題: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“董校長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49myqds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